想想是很久没有更新了,这段时间主要就是在忙,精力都放在工作中的某件事情上了。

特此冒泡告诉广大(这词说得太虚了,其实不广大)关注我的朋友,我无病无灾,一切都好。

过两天将整理一些读书感悟出来,之前有记录过一些,但是杂乱无章,不好意思放到网络上来献自己的丑,不过想想还是要记录下来,就算写的不好,也得写下来。

另外,我正在寻找武大当年出版的(应该是武大出版的)校园音乐合集《绿色音符》,若谁有,请告诉我,有地方购买CD或者下载免费的音乐都可以。

2004年9月29日武汉大学音像出版社全面推出《绿色音符》校园音乐合集。合集共包含6个品种的大学生原创音乐集,它们分别是:北京大学的《未名》、清华大学的《近春》、武汉大学的《珞樱》、南京大学的《影秋》、吉林大学的《季节》和南开大学的《绿野》。作品收录的歌曲和音乐全部由大学生原创完成。

内附关于《绿色音符》的一段文字。

下面的故事,是关于这些校园歌曲的诞生的,它不像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更像是一个童话。不过我们庆幸,它居然是真的。

《绿色音符》绿色心愿
—-关于《玻璃杯》的幕后故事

工作了四年零八个月,时间不长却感觉做了很多很多的事情。这几年我的工作和思想严重脱节,拖着疲惫的身体换来了不算少的银子,然后把这些血汗银子分给了很多不认识的人,让他们帮助我也为他们自己实现所谓的心愿。有记者很直接的把这段绕口的话简称为”投资”,让我半天无语,因为我想立即终止与他的交流。是啊,应该整理一下心情了,好歹也要对自己负责一下,也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绿色音符》中的绿色心愿。

美好心愿的开始
1999年春天,武汉大学95级的同学开始了他们离校前的腐败生活。记得那时有很多的校园活动,几乎每次活动都有一位同学唱他自创的一首歌”樱花树下的家”,每次都能让全场的人潸然泪下。那时我大三,和大家一样,每次听到这首歌都会激动不已,还为这首歌写了很多类似散文的听后感。可惜当我大四以后就再也没有听过了,特别是毕业前夕,基本已经忘记了这首歌的旋律了。因为我顺利的去了深圳华为公司,高额的底薪让我整天憧憬着白领后的奢华,而觉得校园的东西好像已经理解得透彻而腻烦。就这样我赶在第一时间之前就到公司报道了。

果然上班后我过上了传说中忙得跟驴一样的生活了,而且毫无创意的整天埋怨现实和理想的差距。工作两个月后公司把我分配到内蒙古去工作。我对分配领导表示感谢,感谢他给我最好的锻炼的机会。他告诉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TMD。我也不记得第一次去内蒙的感受了,只记得我被那里的公司领导又分配到了伊盟、阿盟等几个旗县去工作。我真的失望极了,白领的奢华,呵呵,在那里我一个月的开销比我读书时还少。就这样我度过了八个月。2001年春节,公司不让我回家过节,要我留守内蒙值班。一个人坐在火车上,我失落到了及至。窗外是大雪覆盖的沙漠,一个脚印都没有,典型的曾经在校园里梦想要去的地方,可是我却不知要在这里待上多长时间了。

“半个月亮珞珈那边爬上来……”,忽然一段熟悉的旋律飘到我耳朵里,”樱花树下的家”,确实是这首歌!我居然在边疆的一列火车上听到了这首久违的歌,实在是太意外了。我从未这样激动过,我感谢在我极度失落的时候能够听到母校的歌曲,我也第一次感受到校园音乐的巨大作用,虽然在嘈杂的情况下一点都听不清楚。

回到宿舍,我迫不及待的上网查找武大的网站,得知师弟师妹们自己制作了一张名叫《绿色音符》的武大校园音乐合辑。我仔细听了每一首歌曲,不停的反复,不停的痛哭,不停的反复……待我平静下来后,我下定决心要让这么好的歌曲出版发行,让全天下的武大人都能感受到这些歌曲的魅力。

绿色希望之《珞樱》

就是这样的决心促使我想方设法在2001年7月把工作调动到了武汉办事处,要知道华为公司是绝对不允许你到毕业的城市工作的啊,但是我做到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嘛,呵呵。在武汉,工作的强度超出了我的想象,每周一到周五必须到外地出差,周六和周日开会,基本没有空闲的时间。于是我找了一位网名叫”来去洒脱的云”的师妹帮我找武大的原创音乐协会的负责人。她很快就找到协会的会长黄友敬和蒋志轩,于是原创音乐这块的工作就好办了。但是我想做的是一个文化合辑,包括音乐、文学、摄影、DV等等,于是又找了很多很多协会的负责人来。为了支持同学们,我花了7000多块买了一台DV机,当场就交给这些同学了,因为我相信他们能够拍出他们自己的作品出来。可是我一个出版发行的朋友都不认识,我根本就不知道出版发行是怎么一回事。

“事在人为”,真的,一切困难都是纸老虎。我拨114,查询了武汉大学出版社的总机,然后问了音像部门的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总之我很容易的就认识了音像部主任郭志安和郭毅老师。我给他们听了歌曲部分的作品,他们非常的激动,而且非常的支持这个计划。只是由于商业价值不明显,所有的出版发行费用都得我来承担。于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开始了,我要做合辑的美术设计,要剪辑同学们拍摄的MV和校园剧,要做文学作品的电子书,要不停的往返公司、出版社和印刷厂,更重要的是我背负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常年要出差。记得那时我每天都是晚上两点睡觉,长期疲惫不堪。过程中又遇到了非典,我无法进入武大校门,无法进入出版社,我到了崩溃的边缘,睡眠严重不足。而且我随时可能被辞退,因为为了合辑我经常旷班。

终于在2003年6月12日武汉大学第一套完全由学生创作制作的文化合辑《珞樱》出版发行了,共发行了5000套,每套3CD。不久我给参与的同学们支付了10000多元的版税,很多人都说我疯了。历时一年多的第一版《珞樱》耗费了我工作三年来的绝大部分积蓄,我已经精疲力竭了。当一大堆碟子堆在我家里的时候我一点都没有心思去体会校园文化的浪漫,我得去卖呀。于是号召大家一起来卖,我们蹲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招贴满校园都是。由于正值毕业前夕,很快就卖掉了1000多套。可是暑假一过,很多同学毕业了,大家的热情也降低了很多,毕竟对于同学们来讲,他们的心愿已经实现了。可是我更加体会到现实的残酷了,有一段时间真的觉得孤立无援,觉得自己是个傻子。家里人虽然支持,但是辛辛苦苦赚的一点钱就这样换来了一大堆碟子,三年呀,我不知道这堆碟子是不是可以对得起我这三年的努力。我知道父母亲不好说什么,因为他们不忍说我,但是他们可能比我还心疼我那可怜的工资。很多同事都买房买车了,可我却无法交待,最低落的时候甚至提出了辞职。也许那时只有我一个人认为这套作品是给母校110周年校庆的一个献礼吧。直至今天家里还堆了3000套珞樱不知如何处理,呵呵。

绿色希望之《影秋》


《绿色音符》之影秋


武大出了《珞樱》,很快就在网上传开了。不知什么时候南京大学一个叫徐杨的同学在网上找到了我,说想找我投资出版南京大学的原创音乐集,我当时就拒绝了,我不能再把仅剩的一点钱拿出来打水漂了。

原来我是个心软的人,我经不起徐杨不断的骚扰。他把手头的作品一一传给我听,他不停的企图在说服我。我似乎看到了南京大学一群可爱的同学睁着眼睛在等待我的回复。如果我拒绝他们,他们可能就非常失望的各自散开了。徐杨比我想象的还要努力,他已经找了南京的录音棚并且谈好了价钱,就等我的答复了。天啊,太象一次网络行骗了。

但是最终我还是答应他们了,我愿意把剩下的钱去赌一次,赌这帮同学是讲诚信的,是不会让我失望的。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这次的出版发行工作要顺利很多。就这样《影秋》传奇般的诞生了,我把碟子托运到南京,同学们卖完了给我打款,我再托运。直到《影秋》销售了一大部分了,我还没有和其中任何一位同学见过面,纯粹靠网络和电话联系。

回头想起来,《影秋》对《绿色音符》的诞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通过《影秋》我敢于相信这些陌生的高校学子,我相信只要给,他们一点点机会,他们会倍加的珍惜。第二,武汉大学出版社的老师们被《珞樱》和《影秋》的制作过程深深的打动了,他们不断鼓励我继续前行,充分的信任我。两位郭老师要我坚持下去,承诺如果我完成5所高校的CD,出版社就承担出版发行的所有费用并在全国进行发行。第三,我认识了徐杨,一个能力极强的好兄弟。

5所高校的CD,很美的畅想,可是我哪有办法联系上其他高校的同学呢。就算找到了,还能遇到另一个徐杨吗。对我个人来讲,这个愿望太难实现了。《珞樱》和《影秋》那毫无商业气息的音乐打动了每一个听到它们的人们,它们是绿色的音乐,就像一个个绿色的音符在人们心灵深处跳动。它们在这个嘈杂的时代显得那么的珍贵,给我带来了绿色的希望。

绿色希望之《近春》
这个希望源于徐杨从南京大学毕业后考到了清华大学读研究生,同时也源于我又几个月的工资。

清华大学的《近春》专辑是我和徐杨精心策划的一张专辑。我们想把听者带入到一种深度怀念的情绪中去。为此,徐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巧妙的把每首歌和清华的一个景点一个人文典故结合了起来。这样大家就可以随着我们的音乐去想象清华园的林林种种,去感受许许多多教育前辈们的大家风范。

《近春》的制作过程异常困难,因为清华的同学永远是全中国最忙的一群学生,又正好遇到了考试的时候。加上北京寒冷的天气,学校和录音棚遥远的距离,以及北京高昂的录音费用(花好几个月的薪水来录制这张专辑对于我来说确实心疼),最终我们还是咬紧牙关挺了过来。徐杨在连续完成了《影秋》和《近春》两张专辑后已经精疲力竭了,我非常非常的感谢他。同时也异常的佩服徐杨,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居然依然能够顺利的高分通过考试,这绝对是智商的问题。

2004年春天,武大的樱花开了。徐杨坚持要到武汉来和我见一面,就这样我和他才第一次见面,虽然我并不想他来,因为我没有钱接待他。后来徐杨写了一篇短文来阐述这样的一种精神,来自一种对音乐的信仰。

水到渠成《季节》、《绿野》、《未名》

无独有偶,吉林大学的马志勇也通过互联网找到了我。我发现这些热爱音乐的同学们有使不完的力气,只要给他们一点机会,他们就会充分的发挥自己的小宇宙。用几乎同样的方式我们完成了《季节》专辑。吉林大学的同学标新立异的为《季节》专辑设计了涂鸦的美术设计,非常的漂亮。只是后来为了统一风格而放弃那样一个特别的设计,到现在也觉得很可惜。同时,通过《影秋》专辑的一位歌手,我找到了南开大学的孟庆涛,很快就完成了《绿野》专辑。
就在我和出版社开始策划合辑的出版发行的时候,北京大学团委的路鹏老师找到了我,希望加入我们的行列,并且他们的专辑已经完成可以提供母盘。那时我真的感觉柳暗花明又一春,我从来就不敢想自己会把这样六所著名大学的作品收集到了一起,可以把这些当代最优秀的学生作品推荐给全社会。当然了,多少也有些觉得自己了不起,呵呵。

绿色希望《绿色音符》

武大出版社非常的兴奋,他们实现了诺言,完成了美术设计及出版发行的全部工作,并承担了所有的生产和出版发行的费用。同时也和我结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终于在2004年9月29日,六大高校的原创音乐合辑全面面世,我给他们起了一个共同的名字—-《绿色音符》,来自武大那张民间专辑的名字,那张曾经让我激动不已的专辑。

由于我们都没有宣传唱片的经验和人脉,因此《绿色音符》的推广工作很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我要衷心的感谢北京音乐台的《音乐周刊》、天虎音乐网的袁踉、武汉楚天广播电台的程丹等很多热心的朋友。他们为我们做了大量的宣传却不图任何回报,只是想帮帮这些可爱的同学们,只是想推广这些单纯的作品。

随着各种宣传的展开,也有很多的文化公司和唱片公司找到我们,他们很看好这套作品,更看好数千万的与高校有关的客户群。他们几乎唯一的目标就是赚钱,这让我毫无兴趣与他么深入沟通。我希望有识之士能够帮助我们一起怀着对校园文化的尊重,怀着净化心灵的初衷,怀着对整个制作过程的感动去推广这些作品。虽然我是一名标准的销售员,每天过着绝对商业化的生活,但是我知道这些作品在怎样的一种气氛中可以起到怎样的一种作用。而这些是在这个商业气息太浓的社会中久违的情感了,大家都太需要这样的音乐来让自己重新安静下来了,这也是新一代校园音乐能够起到的最大作用。

有趣的是《绿色音符》历时三年的筹备和制作,当完成了这个心愿以后我的生活发生了骤变。在2004年我买了房子,好好装修了一把娶了媳妇,然后离开华为来到现在的IBM公司。一切都归于平静了,却又开始觉得失落。

我庆幸自己做了《绿色音符》,庆幸自己没有过于平凡。

最近和一家叫嘉华音乐工作室的北京文化公司再一次谈起了合作的事宜,他们提出的推广方案和今后的发展思路比较符合我的初衷。这次我希望能够合作成功,因为必须找到合作伙伴才有可能更好的让社会的声音来鼓励这些同学们,不用鼓励他们继续创作,而是鼓励他们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继续努力学习和生活。对广大的爱好原创音乐创作的同学来说更是一种莫大的支持。大家需要活得更充实一些,更有思想一些,青春年少的美好记忆应该多一些记录。当然了,更现实的问题是我们有可能走进更多的学校,为更多的同学提供机会。所有这一切要我一个人继续来承受的话,我自己都找不到理由了。

罗罗嗦嗦写了这么多,因为我感觉这近5年的时光大部分都在为这些音乐在操心。在巨大的工作强度下,我经常坚持得遍体鳞伤。不作这些东西说不定自己可以不靠父母亲来买房子结婚,想起来还真的很心疼呀。所以想让听到这些歌的人,知道这些故事的人能够善待这些歌曲,善待激情四射的青春。

也许该转行了

我现在在IBM公司上班,是我们这行最牛的公司了,拿着不菲的薪水,过着小资的生活,等待着突然降临的小宝宝。在华为混的一点资历荡然不存,在这里重新进行新员工的生活。公司的一切我都还没有搞清楚是怎么回事,这种日子并不舒服。但是象我们这样的人,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轻车熟路的,呵呵。

2005年春天来了,很久没有回武大看樱花了。以后该怎么发展,我一点都搞不清楚,选择了IT这行好像注定不得安稳,何况我是做IT销售的,那股热情好像到我这个年龄就消磨殆尽了。就像写这个随性的文章,刚开始还有心情调侃两句,呵呵。

三年过去了,除了武大的同学和徐杨,其他的人我都没有见过面。《绿色音符》象一段传奇的演绎,我不知道以后这种精神会演绎成什么样子,也不知道媒体是否会夸大其辞。但它就像我的儿子一样,寄托了我太多的绿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