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 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 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关于牵牛织女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大东》: “维天有汉,监亦有光。 岐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睕彼牵牛,不以报箱。”

《大东》篇原是一首表现西周时代东方诸侯国臣民怨刺周王室的诗。这一节大意是说:银河两岸的织女星、牵牛星,尽管有其名,却不会织布,不能拉车;当今的统治者也是如此,虽身居高位,却无恤民之行,不过徒有其名而已。这里,对织女、牵牛二星仅是作为自然星辰形象引出一种隐喻式的联想,并无任何故事情节。此时,它们只作为一种文化因子,开始进入文学这个大系统之中。正是这种”因子”,为这个传说的生成准备了潜在的文化条件。


相传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头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给他出了计谋,要娶织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丽的仙女们果然到银河沐浴,并在水中嬉戏。这时藏在芦苇中的牛郎突然跑出来拿走了织女的衣裳。惊惶失措的仙女们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飞走了,唯独剩下织女。在牛郎的恳求下,织女答应做他的妻子。婚后,牛郎织女男耕女织,相亲相爱,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满。织女还给牛郎生了一儿一女。后来,老牛要死去的时候,叮嘱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来,到急难时披上以求帮助。老牛死后,夫妻俩忍痛剥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织女和牛郎成亲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后,他们勃然大怒,并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织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时候,抓走了织女。牛郎回家不见织女,急忙披上牛皮,担了两个小孩追去。眼看就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头上的金簪向银河一划,昔日清浅的银河一霎间变得浊浪滔天,牛郎再也过不去了。从此,牛郎织女只能泪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长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过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准许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传,每逢七月初七,人间的喜鹊就要飞上天去,在银河为牛郎织女搭鹊桥相会。此外,七夕夜深人静之时,人们还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听到牛郎织女在天上的脉脉情话。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节选自曹丕《燕歌行》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无名氏)

还有另外一个传说。玉帝将花容月貌手艺高明天天为天宫织绵的第七位公主织女许配给了勤于牧牛耕种的美男牛郎。但没想到两人因爱情缱绻而渐渐地荒废了工作,玉帝非常担忧,就命令喜鹊转告二人每隔七天才允许二人相聚一次,其余日子都要工作。但这只喜鹊粗心大意把命令传错,说每天可以相聚一次,因此二人还是过着恩爱的生活,终于把每天的工作荒废了。玉帝听到这个消息十分生气,就下令二人每年七月七日才能相聚一次,并用发簪在空中划了一道界限,把二人隔离。这道界限就是银河。同时,为处罚喜鹊的失职,命令喜鹊在每年七月七日晚上要集合同类,在银河上搭起一座长桥,好让牛郎与织女过桥相聚。每当二人相聚之时,互相倾诉一年来的思慕之情,不断淌着伤心的眼泪,因此,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空中常常会下着毛毛细雨。

忽然想到了长恨歌中的一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附七夕别称

   1. 双七:此日,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2.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3.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
   4.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5.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6.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7. 小儿节:因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
   8. 穿针节:因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