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新年音乐会(Das Neujahrskonzert der Wiener Philharmoniker)是世界音乐生活的一件音乐盛事。于每年的1月1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行,由维也纳爱乐管弦乐团(Wiener Philharmoniker)演奏。这个音乐会最初宗旨是展示与推广施特劳斯家族的音乐作品,至今音乐会的曲目还是以施特劳斯家族成员的作品为主,虽然也会穿插一些其他作曲家的舞曲或进行曲。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每年通过电视向全球40多个国家进行直播,估计观众人数超过10亿。音乐会已经形成了一些传统,包括3个加演曲目,其中最后两个永远是小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的多瑙河》,以及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在加演曲目的最后一首《拉德斯基进行曲》,观众也会加入到演奏中,在特定的段落跟着节拍拍手,而指挥家这时也会转过身来指挥观众的节拍。另一个传统则是指挥家的新年致词。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门票永远供不应求,希望现场感受音乐会的乐迷必须提前一年就订票,还必须通过摇号才能确认。
历史
1939年 12月31日,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了首届”新年音乐会”,由克来门斯·克劳斯创办。
第2届于1941年1月1日举行,以后除1945年因战争原因停办一届外,其余都是于每年的1月1日定期在金色大厅举行。
1946年,正式命名为”维也纳新年音乐会”。
1955年起,音乐会由博斯科夫斯基指挥,直至1979年。
1980年起,音乐会每年更换指挥。
指挥
克来门斯·克劳斯:1939年、1941年-1945年、1948年-1954年
约瑟夫·克里普斯:1946年-1947年
威利·博斯科夫斯基:1955年-1979年
洛林·马泽尔:1980年-1986年、 1994年、1996年、1999年、2005年
赫伯特·冯·卡拉扬:1987年
克劳迪奥·阿巴多:1988年、1991年
卡洛斯·克莱伯:1989年、1992年
祖宾·梅塔:1990年、1995年、1998年、2007年
里卡多·穆蒂:1993年、1997年、2000年、2004年
尼古劳斯·哈农库特:2001年、2003年
小泽征尔:2002年
马里斯·扬颂斯:2006年
传统
1987年的新年音乐会上,当《拉德茨基进行曲》响起时,观众忍不住开始鼓掌打节拍,卡拉扬转身指挥观众。以后每年如此,而2005年的新年音乐会上,为悼念印度洋海啸的遇难者而取消了这一曲目。
1989年的新年音乐会上,当《蓝色的多瑙河》响起时,观众的掌声打断了艺术家们的演奏。克莱伯面向观众,发表新年祝词。此后的某些年,还有指挥说”新年好”(最近一次是2005年的洛林·马泽尔)。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1959年开始第一次进行电视转播,不久便成了欧洲文化的盛事。电视转播中,维也纳歌剧院芭蕾舞团还为新年音乐会配上了古典的维也纳舞蹈,这一传统一直保留至今。在中国,由中央电视台进行的电视转播于1987年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