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晗/文
Internet IS for everyone – but it won’t be unless WE make it so. —- Vint Cerf 1

  打开IE,键入ytht.net,浏览帖子,参与讨论,几乎是每天必做的事情。作为一个北大人,似乎刚刚接触的BBS应该是北大未名站,但是自从偶尔一次经过别人推荐进入一塌糊涂之后,就不可救药地移情别恋了,个中缘由,除了一些非理性的情感因素以外,自然也有种种可以论证的理由。大致说来,最重要的莫过于它的民主作风,或许以它为范例来粗略地反思和展望一下中国BBS的民主进程是较为妥当的了,以下就此问题叙说一二。

  事情还是从这次站务选举说起,5月6日,一塌糊涂BBS第八届站务选举结果公布,根据一塌糊涂BBS 站务选举条例,三位候选人 they、smartstar和 churinga 通过投票、当选本站实习站务,即日起开始为期一个月的实习。实习期结束后,将举行为期七天的实习站务转正信任投票,投票者为站务组成员、仲裁团成员、监察组成员、系统维护及区长2。共有263人参与投票(按照IP地址计算)。按照选举规则的规定,选举分为几个程序:选举人资格确认,候选人资格确认,候选人报名,候选人回答网友提问,选举人投票及投票结果之处理,选举为差额选举,凡赞成票减去反对票数(简称”差额票数” 较多的候选人胜出,按差额票数从高到低取所需人数之候选人为实习站务,经过实习期以后方才正式成为站务3。这种管理人员的产生过程就颇有直接民主的意味,站务经过网民的直接选举产生,中间不经过任何的代表或者代理的程序;更为重要的是,站务不是任何其他外部组织所指定或者委任的,而是基于BBS的参与者选举的,选举过程中,候选人为了获得职位,必须通过一个回答网友提问的过程,期间使候选人与网友直接交流,保证了站务能够代表网民的利益,能够使网民的意愿通过这种手段达到管理层,从而保证一塌糊涂BBS的民主性和开放性,真正能够基于使用者的口味和要求得到发展变化。我们可以对比北大未名BBS,北大未名 BBS 总纲第十四条规定”北京大学的法人代表自动成为本站站长,站长可委托北京大学有关人员代理本站站长职务。”第十六条规定”站长委托站务委员会负责本站的日常管理。”虽然在站务委员会的实习站务以及常任站务的产生上是通过民主投票选举的方式,但是在该站的最高权力的产生方式上,却并非是基于用户的选举和同意。而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

  应当看到的是,这种最高权力产生的不同方式是两个BBS初始的设立形式以及目的的不同。未名BBS创立之初既是基于北大校方的力量,服务器以及技术支持 4,而后成为北京大学官方的BBS,而一塌糊涂的创立则完全是一个民间行为,1999年9月17日北大物理系的几位学生创立了该BBS,以后逐渐发展成为如今的一塌糊涂BBS,其各种设备以及运营经费都是自筹或者网友捐赠。一塌糊涂的发展过程之中也经历过校方要求合并或者封闭的要求,但是仍然保持了其民间的特性。而民间的特性,即相当大程度上独立于物理世界的权力的性质,使民主在BBS内部能够更好的实施,既管理机构、仲裁机构以及监察机构皆由民选产生,而非上级任命或者指派,因此保证了整个BBS运做的民主性、开放性、自治性,保证内部的相对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而这两者恰恰又是自治的必要条件)5,消息的畅通和多样,而正是这一点使一塌糊涂的知名度、人气指数、影响力急剧攀升,达到15000人的平均在线率,高潮时有20000多人,并且,它的注册人数还在与日俱增,原先北大师生是一塌糊涂的主要用户,但现在非北大注册用户已经达到总用户数量90%,一塌糊涂的发展日趋多元化,将其服务范围超越了学校机构和教育领域,进入了公共政治和社会生活场域,这些,不能不说是网络民主的巨大作用。

  如果进一步思考,我们会发现,BBS这种形式恰恰为民主的实现提供了与物理世界相比更为优越的条件。首先,作为一个虚拟空间和公共领域,BBS的参与者与物理世界中政治生活参与者的最大不同就在于其平等性,如果说在物理世界中人们还有诸如国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体态、外貌等因素的差别的话,那么在网络世界中,在BBS中,这些差别将会在交流中最大限度地隐去,几乎人人都可以进入这个虚拟的世界,它没有任何主权以及管辖问题的限制,并且在这个空间里,人们看到的只是一个个由字符组成的帐号,一个个符号性的主体,肉体上天然的不平等被虚拟网络空间中完全精神化的参与方式夷灭了,而由于大家是平等的,那么谁也没有权力要求统治他人,因此最具合法性(legitimacy)的统治方式必然是自己统治自己,即一定程度的自治(self-government),而这个过程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最高权力来自于作为BBS参与者的网民,而不是一个先在性的实体,如物理世界中的权力。这样,政治的第一层面的问题即谁来统治的问题得以解决。

  其次,在政治的另一维度即如何治理的层面,由于人们的肉体在赛博空间(cyberspace)隐去,物理世界中依靠肉体的强制与制造痛苦而保证秩序的方式便显得力不从心。回顾历史告诉我们,1787年美国宪法不同于先前的邦联条例的地方就在于它的效力不是基于各州而是直接指向公民个人6,因为对于作为抽象主体的法人的各州的规制并不能够维护联邦的秩序7,必须依靠对公民个人肉体的强制才能做到这一点。福柯再《治理术》中也精辟地洞见到,现代民族国家的治理术体现了主权–纪律–管理的三角,其核心旧在于权力对作为个体的人的监控,是一种”生命权力”(bio-power)和”个体化权力” (individualizing power8)。而在BBS中,这种治理方式显然是无法执行的,一方面人们在BBS中展现的只是其精神方面,BBS中强制的方式也必然只能止于此,只能通过诸如封禁帐号的方式。而真正秩序的建立则必须建立在言辞的辩论和协商的基础上,体现了一种哈贝马斯所谓的交际理性(communicative reasoning),防止了各种经济或政治系统对于生活世界的殖民化。这些正是与民主相辅相成的。一塌糊涂BBS管理者的选举必然要经过的一个程序就是接受网友提问,这中间,必须保证足够的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才能保证选举的正当化合理化民主化,保持社会思考的完整性,”不应该拒绝倾听任何人的政策建议。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意味着,可以基于其他理由禁止一个公民说话,但是不应该因为他的观点被认为是虚假的或危险的旧禁止他说话。……不应因为我们不同意某人的发言,就宣布他是违规的。在观念领域中地位平等的理由深深地根植于自治过程的基础之中”9;另一方面,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也是与民主分不开的,如果最高的权力不是来自网民而是其他什么外部力量,那么这种力量必然不允许各种言论来挑战它的权力,它必将通过压制或者隔离来防止人们的动议,比如删贴和封站。因此,在政治的两个层面,即谁来统治和如何统治的问题上,一塌糊涂BBS都展现了民主的特性。在前者的层面中,体现了一种自治,民主选举的特征,至于后者,则展示了一种基于言词而非暴力的治理模式,体现了言论自由和表达自由的重要。

  第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BBS所基于的技术手段,大大降低了民主的交易费用。在《卖桔者言》中,张五常讨论了民主与交易费用之间的关系。其大义是说市场交易中议价的成本较高使人们倾向于通过投票来解决公共问题,但是民主投票也是有交易成本的,比如”联会的组成、讯息的传达、票式的设计、印刷”等等,这样,人们会发现有时候由一个专断者或者独裁者做出决定的成本可能是最小的,但是权力容易背离民意而滥用,因此”在私有产权的制度下,市场、民主投票及独裁决策,都可以因市民的自由选择而共存。民主投票是因交易费用而起,而独裁也是因交易费用而起的。单在作决策的问题上,因为市场要先定市价,所以它的交易费用是最高的。独裁作决策的交易费用最低,但独裁者可以滥用权力。”我们可以发现的是,在BBS空间里同样存在着因为人们”议价”的成本过高产生的意见不统一的问题,例如在决定某人是否胜任某个职位的时候就会吵的不可开交,因此民主投票是无法避免的选择,而正是在这一层面,我们发现,基于电子技术的BBS 可以将民主投票的成本降低到最低限度,不再需要登记选民的行政程序,代之以帐号(ID)的直接统计和站内信件的通知;不再需要大规模的选票印制和人山人海的投票大会,而代之以轻巧的鼠标点击。这些,使民主更加轻灵和便捷地得到实现,避免了因为这个层面上交易费用的原因而滑向独裁和专制的深渊。这一点,也是十分重要的。

  当然,民主选举并不能保证选举产生的管理人员都是优秀的、最好的,许多网友对此也提出了中肯的质疑。在一定意义上,物理世界政治生活的中民主的各种弊端在网络世界中都得到了体现,甚至更加严重,比如多数暴政、选举悖论等等。同时,在真实世界选举中出现的各种作弊现象也在网络世界的民主过程中也有所反映。而BBS的民主选举也由其特殊的弊端,比如一个人可能会有几个帐号(即所谓”马甲”)会让民意反映的真实性打些折扣,因此有网友也对站务由选举产生的方式提出质疑,一塌糊涂站内所见到的最为全面的批评应该是转自南京大学小百合BBS网友cbcz的一篇文章《站长选举产生有必要么?》10。该文略谓由于现实世界的选举文化以及民主素质,加上BBS本身的一些性质(比如要在BBS中成为有影响力的人物就必须通过”灌水”的方式),选举出来的站长肯定是一些”水车”(即在论坛中发文回帖较多的用户,一般来说其文章多缺乏实质内容),这些人并不就是真正能够胜任各种职位的要求,加之各种监督措施不甚完善,BBS的管理工作必将陷入混乱和无序的状态。同时,选举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但结果却并不能保证选举出最优秀的人来担任站长,选举经过这样的分析,就显得不足取了。但是,我们应当看到的是,或许选举的作用并不在于或者并不仅仅在于他能够选出最优秀的人物,托克维尔在他的经典论著《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实行普选制的美国,”被治者中间真正人才荟萃,而统治者当中却很少有名流,11″由于妒忌的心理因素以及对于候选人了解时间过短的原因,选出的官员并非都是其国内最为优秀的人物,美国众议院里多数是一些大老粗在辩论,犹如现在BBS上的”灌水”,但托克维尔敏锐地发现:”在仔细考察美国的为政者身上常见的缺点和弱点时,会使人对美国人民的日益繁荣感到吃惊。但是,由这样的对照而产生的吃惊是错误的,使美国的民主制度昌盛的,并不是被选举出来的行政和立法官员。美国的民主制度之所以能够繁荣昌盛,是因为这些官员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也就是说,民主的好处并不在于选举出的官员是好的,而恰恰在于官员是由民主选举的,因为,正式在选举的过程之中,人们学会了一种参与治理和分担责任的公共精神和公民意识,从而保证了社会洋溢持久的积极性和大多数人福利的满足,而这,才是民主的真正意涵。所以,不必担心BBS的站务选举不能够选出优秀的管理人员,即使选举出的站务都是些水车,对于整个BBS也是有好处的,即在选举过程中,网友的参与使他们真正关心BBS的发展,积极影响站规的制定和修改,从而保证BBS能够为大多数人的利益而服务,真正成为BBS的”公民”,而不仅仅是一个信息的消费者。对于一个信息的消费者,网络对于他而言与书刊报纸没有实质的区别,不过更容易获得信息而已,但对于一个网络公民(netizen)而言,它是探索自由的有力武器。民主的弊端和毛病马上就可以让人看到并且指摘,但是其优点和长处却只有经过长期和耐心的观察才能看得出。

  而正是在这里,我们发现,或许一塌糊涂BBS民主进程的真正问题并不在于选举中产生的各种不正当现象或者不能够选出合适的站长以及各种管理者,而恰恰在于参与选举投票的人太少。作为一个平均在线率达到15000人,高潮时有20000多人的BBS,在本次投票中仅仅有200多人参与,这着实显示了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某种意义上说,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把物理世界中对政治的冷漠带进了BBS中。托克维尔告诫的是,民主社会由于其平等的特征,易于使人趋向于独立思考,封闭内心,不关心公共只顾私人,最终却更容易导致精神的专制,而这些在平等的网络空间中便显得更容易实现了。道理很简单,你不去参与投票,不去对治理者的产生发挥影响,发出自己的诉求使它们反映到BBS的法律–站规中,你就必然要遵守少数人制订的规则。而这也关系到一个重大的问题:到底网民们能否通过自治来治理好自己的虚拟社区BBS,还是要在自我的混乱与无力中重新将社区托管于外部的某种权力和力量(并且此种外部力量也在不断想将这个游离于其权力范围以外的共同体吸纳或者压制12)。ICCAN的改革似乎告诉我们完全的一个对于互联网的民间治理模式已经是不现实的了,BARLOW的《网络空间独立宣言》13里美好的梦想似乎仅仅是个梦想了,但是至少此次一塌糊涂的站务选举使我们看到了自治的一丝希望的曙光,维护和保持一个自由的不受压制的网络空间是我们的渴望,然而以后的命运如何,正是维系于众多网民在诸如选举站务投票等网络空间公共事物的参与,否则,我们BBS的前途便只好寄托于上帝或者撒手给魔鬼了,正如互联网的创始人之一的Vint Cerf所言:Internet IS for everyone – but it won’t be unless WE make it so. 令人欣慰的是,至少命运还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1. Vint Cerf为互联网创始人之一,现任Internet Society主席,此语引自他的一篇演说。
  2. http://ytht.net/Ytht.NetC5KANGDZGCNXFICAUNFKPLH….t=1083981317
  3. 参见《站务管理条例》第二章第一部分。
  4. 参见北大未名BBS Anniversary版精华区kouch网友的站史。
  5. 关于言论自由和自治之间的关系,参见Alexander Meiklejohn :”Free Speech and Its Relation to Self-Government”, 电子文本载于http://libtext.library.wisc.edu/cgi-bin/…Meiklejohn.MeikFreeSp,中文本见侯建译《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版,但题目的翻译颇需斟酌。
  6. 后来马歇尔大法官在McCulloch v Maryland案中更加有力地确认了这一点。
  7. 参见《联邦党人文集》第十五篇。
  8. M..Foucault, “Governmentality”, see Burchell,G., G.Gordon, P.Miller(eds) 1991,The Foucault effect:studies in governmentality, Hemel Hempstead, England: Harvester Wheatsheaf., pp.87-104. 中文译本可参见http://www.chinalawinfo.com/fljy/…nmentality/index.asp
  9. 同注6所引书,页19。
  10. 参见一塌糊涂BBS SM-Election版精华区。
  11. 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223。
  12. 比如北京大学校方曾经就一塌糊涂与未名合并问题和一塌糊涂站务进行会谈,另外还有的就是03年5月因敏感文章triangle和civic_life两版暂时只读,后正常开放。
  13. 参见本期通讯中John Perry Barlow著《网络空间独立宣言》,赵哓力译。

posted on 2004年06月14日 4:38 PM
原文地址:http://www.donews.net/internetlaw/archive/2004/06/14/28522.aspx